当前位置:首页 > 肝癌 > 科普文章

仅一年没体检,乙肝携带演变为晚期肝癌!

2020-07-30

相关体检规定,入学、就业等体检中已取消乙肝两对半的检查,这保护了慢性乙肝携带者的个人隐私。但是,并不代表这类人群就可以对自己放松警惕。近日,我院消化内科就接诊了一位患者,因疏忽大意,仅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接受针对性检查而被发现罹患晚期肝癌,令人唏嘘不已。

看病历

患者男 68岁

现病史:患者1月前出现腹痛症状,以上腹部显著,呈持续性隐痛,无放射痛,不可自行缓解,伴恶心,呕吐7-8次/日,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咖啡色物质,伴反酸,烧心,伴暖气,腰背部疼痛,近20天来小便赤黄,自觉近1月来体重下降10kg,无发热,盗汗,无厌油腻,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及意识障碍,无胸闷,气短,曾就诊于附近医院诊断为“胃炎,给予抗炎,护胃等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好转,1周前自行口服中药治疗(药物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今为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多年前患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口服药物好转(具体药物不详),血糖不稳定,未予口服药物治疗,无高血压及其他病史。

不良嗜好:酒龄40余年 每次300ml





从乙肝到肝癌,究竟有多远?

先来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是慢性乙肝患者,乙型病毒肝炎(HBV)与肝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尤其是大三阳患者,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若没有进行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5~10年的时间就可能转变为肝硬化。在临床中,肝硬化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是35岁,其中约10%在5年后会发展为肝癌。

没症状不代表不需要体检吗?

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有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认为身体没出现任何症状就不需定期接受检查,结果待出现症状后,病情已进展到肝硬化或者肝癌晚期,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肝脏是一个“沉默性”器官,肝癌或肝硬化早中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检查才能发现相应病灶。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如小于1厘米的小肝癌),采取针对性治疗,患者的预后会很好,也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检查,以免漏诊。

另外,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之所以不及时检查身体,是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目前,许多人对乙肝的理解都存在误区,认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病毒,更有甚者,都不敢与其交流攀谈。这样一来,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为避免被社会边缘化,只有不断地隐瞒病情。

慢性肝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吗?

答案是:一定要定期随访。

慢性肝病的病因很多种,譬如:

1.长期饮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病,

2.肥胖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性肝病,

3.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病,

4.用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病等等。

以上人群,应每三到六个月应到门诊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彩超或CT或核磁等。

总之,各种慢性肝病均需要定期复查随访。

那么我们如何诊断它,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检查方法?

一、肝癌标记物检测

1、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 是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的标志物,阳性率约为70%。现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400ng/ml为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对AFP逐渐升高不降或>200ug/L,持续8周,应结合影像学及肝功能变化作综合分析或动态观察。

2、其他肝癌标志物血清岩藻糖苷酶(AFu)、r-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a1-抗胰蛋白酶(AAT)、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I)等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 US)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及无创等优点,能检出肝内直径>lcm的占位性病变,利用多普勒效应或超声造影剂,了解病灶的血供状态,判断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并有助于引导肝穿刺活检。

2、增强CT/MRI可以更客观及更敏感地显示肝癌,lcm左右肝癌的检出率可>80%,是诊断及确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MRI为非放射性检查,可以在短期重复进行。CT平扫多为低密度占位,部分有晕圈征,大肝癌常有中央坏死;增强时动脉期病灶的密度高于周围肝组织,但随即侠速下降,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并持续数分钟,呈”快进快出”表现。

3、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当增强CT/MRI对疑为肝癌的小病灶难以确诊时,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对直径I -2cm的小肝癌,肝动脉造影可以更精确地作出诊断,正确率>90%。

三、肝穿刺活检查

US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但属创伤性检查,且偶有出血或针道转移的风险,上述非侵人性检查未能确诊者可视情况考虑应用。

是时候了,是时候该我们做出行动了!正视疾病,积极处理,与病魔打一场漂亮的仗,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一个家庭,缺少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完满的,我们要做的事是让关心你的人们对你的健康放心!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