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食管癌 > 科普文章

食管癌手术方式发展历程

2020-07-10

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八位,其中男性约为11.5/10万,女性约为4.7/10万。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男性27.4/10万,女性12.0/10万。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及低发区的发病率相差也相当悬殊,在七大食管癌高发区中,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如磁县男性的发病率高达183.9/10万。

食管癌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但目前手术治疗是有可能治好食管癌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其他治疗措施,因此,手术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世界上较成熟的食管癌切除手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食管癌手术大体上分为三种:经左胸,经右胸,和非开胸经膈裂孔手术。经左胸手术又称Sweet手术,是1945年由Sweet医生提出的手术方式,其大体步骤是经过左胸完成食管切除,然后从左胸打开膈肌游离胃,将胃上提至胸内与食管残端吻合。其优点是只有左胸一个切口,手术时间短,创伤也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缺点是腹腔及胸腔暴露均较差,不适于位置较高的食管癌患者及腹腔黏连较广泛的患者,也难以完成幽门成形,胆囊切除及空肠造瘘等食管切除的附加手术。经右胸手术又称Ivor-Lewis手术,是 1946年由Ivor Lewis医生首先描述的,其大体步骤是先开腹游离胃,然后打开右胸进行食管切除和食管胃吻合,这一术式克服了经左胸手术的所有上述缺点,但由于步骤较左胸多,需二个切口完成,手术时间较长,创伤也较大。非开胸经膈裂孔手术在八十年代由Orringer医生首先描述,目前主要在英联邦国家有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它不进入胸腔,创伤明显减少,但手术不能在明视下进行,有潜在的危险,因此并没有大范围开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三种术式又演化出很多的变种,以适应不同肿瘤部位及医生的个人习惯。

腔镜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体壁上打几个孔,把微型摄像头及长柄手术器械通过这几个孔放进体腔,通过类似电视的屏障进行操作,因为不再在体壁上开大口操作,对患者的损伤也就减少了很多,因此又称微创手术。一经出现,腔镜手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外部切口很大,而内部操作很简单的手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并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金标准。此类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妇科肿瘤切除术等。但对于内部操作很复杂的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则其治疗优势不太明显,很少得到应用。不过,腔镜手术在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不但要有熟练的手术基础,还要有必要的精细机械操作素质。

食管癌的腔镜手术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食管癌手术有巨大的体表切口和手术创伤,进行腔镜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食管癌的内部操作也很复杂,涉及胸腔和腹腔二个体腔,而且紧邻生命器官,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有相当高的心理素质和手术技术。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处于一个缓慢发展过程中。

食管癌的腔镜手术分两大类:Hybrid手术和纯腔镜手术。Hybrid手术又称杂交手术,是指部分应用腔镜技术的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手术:即胸腔镜游离食管开腹游离胃、食管胃(一般在颈部)吻合术,腹腔镜游离胃开右胸游离食管、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腹腔镜游离胃右侧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胃胸内吻合术。这三种术式均能够较理想地获得手术暴露,切除病变组织及清扫淋巴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的创伤,很适合初涉腔镜手术的医生选用,但种种资料表明,由于手术切口仍较大,术中切口撑开损伤仍较重,其微创优势有限,很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仍很差。纯腔镜手术有两种,一种是与经右胸手术相对应的腹腔镜游离胃、胸腔镜游离食管、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另一种是与经膈裂孔手术相对应的腹腔镜下经膈裂孔游离食管、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很不幸的是,在我国最流行的开式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由于有主动脉弓的阻挡,无法与腔镜技术结合,截至目前尚未见有人对此进行过尝试。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