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看病为何常常要求查血常规?大夫到底能看出什么?
2020-07-28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主要看什么?
1、红细胞:如果测得周围血中红细胞数量比正常减少,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贫血。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昏、气短、食 欲不振 、乏力等一系列缺氧症状。
降低: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看HB降低程度,可分清贫血的程度:轻度为男性<120g/L、女性<110g/L 中度为< 90g/L;重度为<60g/L;极重度为<30g/L。
降低:贫血,出血
3、白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身体化脓性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某些药物、某些疾病如流感、放射线照射、风湿类疾病、某些血液病等多种原因。
②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 所致的感染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结核,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
4、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血小板减少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可引起咯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血液病致血小板减少、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继发血小板减少。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10¹²/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
升高: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血常规各个指标正常值
①、白细胞(WBC):正常值:(4.0~10.0)×109/L (4000~10000/mm3)。
②、红细胞(RBC):正常值为男性:(4.0~5.5)×1012/L (400万~550万/mm3);女性:(3.5~5.0)×1012/L (350万~500万/mm3) 。
③、血红蛋白(HGB):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 (12~16克/分升);女性为110~150g/L (11~15克/分升)。
④、红细胞压积(HCT ):正常值为0.37~0.50
⑤、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为80~98 fL
⑥、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为27~31 pg
⑦、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 320~360 g/L
⑧、血小板(PLT):(100~300)×109/L (10万~30万/mm3)。
⑨、淋巴细胞(LYM):正常值为 20%~40 %
⑩、中间细胞(MXD ):正常值为3.5%~15%
⑪、嗜中性粒细胞(NEUT ):正常值为50%~70%
⑫、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正常值为 (1.0~3.3)×109/L
⑬、中间细胞绝对值(MXD):正常值为 (0.2~1.5)×109/L
⑭、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正常值为 (1.8~6.4)×109/L
⑮、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正常值为<0.15
由于各医院测量机器不同,正常参考值会有小的变化,以上仅供参考。不过,无论你在哪个医院做化验,化验单上都会标明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及所测得的你的结果值,并且会对照参考值标注过高(↑)和过低(↓)的箭头,一般人一看就能明了。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ESD)期指南发布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其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
-
夏季高温猝死 竟然大部分是它惹的祸!
炎热的夏天到了,我们会经常抱怨“热死了”,人真的能热死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正常条件下,人体会根据外界温度,通过控制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
-
治胃病的奥美拉唑,为什么要空腹服用?还不能和这3类药物同时吃
奥美拉唑可以说是治疗消化道疾病,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只要胃部略有不适,大家就会想到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抗酸及抗溃疡药,作用于胃腺壁细胞,...
-
胃肠道是否健康,关注便便有讲究
便便哭了。它本只想做一坨普通的便便,从菊花而来,顺马桶而下,别无所求,奈何被赋予如此多的期望,像是活在套子里的一坨便便……说起完美的便便,相信...
-
“先来后到”的不仅是“前任”与“现任”还有药!
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决定因素很多,除了药品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等因素,甚至还与药物的剂型都有关系。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各种缘由,如果不全...
-
血常规为何让医生们如此痴迷,每次看病都要化验,原因为何?
相信不论看过病的没看过病的朋友都听过一项检查叫“血常规”。一般情况下,只要病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腹痛腹泻的,甚至也不知道哪里的疾病就是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