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科普 > 科普文章

在消化道癌症狂飙前,这个操作让人安心

2023-09-13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人们害怕“癌”,但以一名胃癌患者举例,如果能做到早发现和早诊5年,那么患者的生存率就可以达到95%以上,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检、早期治疗无疑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71岁的王奶奶(化名),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来我院就诊,王奶奶曾在2年前做胃镜查出有胃炎,2年过去了,当胃镜再次探查时,提示其胃角可见3x2cm大小粘膜粗糙病灶,该病变通过镜下染色+放大提示接近早癌,即介于有癌和无癌之间,还没有形成癌细胞,但如不及时处理会逐渐成为进展期癌,可这种扁平状的病灶不便于用圈套器来直接切除,主刀医生谢立群主任,考虑到王奶奶的年龄,充分与家属沟通相关问题,家属非常信任谢主任,也对王奶奶的治疗非常积极,遂在誉美消化科做了早癌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标本离体后,可见4cm大小的溃疡灶,谢主任用黄金刀和氩气为其止血后,封闭创口,手术顺利结束,整个手术通过胃镜经人体自然腔道到达病灶来操作,不开刀,不受罪。

同期,还有一位64岁的李叔叔(化名),在誉美检查出了肠部早癌。李叔叔因反酸、烧心10余年,便中带血2月余来誉美消化科就诊,肠镜提示距肛门60cm升结肠可见一个直径约6mm大广基息肉,距肛缘30cm可见一5mm大小扁平息肉,距肛缘10cm可见一2cm大小扁平结节状息肉。


提到肠道息肉,一般来说就是肠壁上长出的凸起物,“掐”掉就行了,但是,这种扁平状的息肉,它们的形态是一片一片的,匍匐在肠壁上,略微高于肠壁,不易发现不易切除,谢立群主任遂为患者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一点点剥离病变,封闭创口,整个过程患者没受一点罪,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喝水,第三天就已经可以在病区走路溜达,心情愉悦,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看到如此轻松愉快的手术经历,我们几乎都已经忘了,患者面对的疾病,其实是让人心惊胆战的“癌症”,癌症一旦在人体内发展起来,狂飙起来,几乎无法治愈,病人的最后时光大都是在极度的病痛和精神压力下去世的,而且治疗花费很大。而这两位患者所幸的是,他们发现较早,是“早癌”。

什么是早癌?

早癌是指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肿瘤,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简单来说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萌芽阶段,可以不需要外科手术开刀,不需要化疗,在内镜下切除病灶,治疗效果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甚至完全治愈。?

什么是什么是ESD技术?

治疗早癌的技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内镜下将病变粘膜从粘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结肠早期肿瘤以及粘膜下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誉美消化内镜中心自2017年开展ESD技术以来,目前已积累丰富的经验,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粘膜下肿瘤。

传统治疗癌症手术都是需要动大刀,在病人身体上留下非常大的创伤,而且在切除癌症细胞之外,为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往往要数倍于病变部分切除,术后会有种种不适,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很多年后再次得癌症的机率要远高于常人。

而ESD技术不用开刀,就像做胃镜一样,将内镜顺着消化道直达病变位置,在切除病灶时能非常准确,不会切除非病灶部分。手术后两三天就可正常饮食,住院四天左右就可出院。

40岁以上人群,凡有以下条件之一者,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建议就诊于消化内科门诊,行进一步筛查。

建议胃镜检查人群

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0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0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

0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0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建议肠镜检查人群

01有肠炎性疾病史;

02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

03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

04有下腹部放疗史;

05结直肠腺瘤;

06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07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