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屁知健康 今天你放屁了吗?
2020-07-20平时生活中,放屁是在正常不过的了。放屁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排出毒气,是排毒的一个好帮手。不过,放屁也有可能是癌症的前期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我们会发现,其实小孩子放屁没有那么的臭,主要是因为孩子吃的没有我们大人杂,所以体内的毒素也没有那么的多。很多时候,大人放屁其实是很臭的。不过大多数人经常放屁都不会重视起来,以为只是正常的放屁而已。在这里,提醒大家,放屁时要注意,小心是癌信号的预示!
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
大肠癌又叫“癌老二”,意思是,大肠癌是发病率居第二位的肿瘤。在本世纪初,大肠癌的发病原居第三位,仅十年时间,就取代胃癌上升为第二位。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大肠癌还居第五位,但其增速强劲。
为什么大肠癌发病率有如此快的增速呢?人们熟悉的解释是:生活方式西方化。什么样的“西方化生活”导致大肠癌呢?人们熟悉的解释是:高蛋白质、多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模式。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大肠癌?细致一些的解释不多,本文即从生理角度,解析这个问题。
留神一个危险信号:吃得太好放臭屁
在传统饮食习惯下,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通过小肠进入大肠后,蛋白质和脂肪残余是少量的,这些少量残余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还可继续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能力,进入大肠的就不再是少量残余了。在大肠这个“发酵罐”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菌群失调,并将那些富余的营养大量合成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
胺,或为液体,或为挥发性气体,十分臭。所以,有些时候人们吃得太多太好,肠道负担太重,就会放臭屁。放臭屁,不仅是难堪的事,还是一个危险信号。
医生揭秘:怎么从大便看健康状况
最理想的情况:假如,食物中膳食纤维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充分,粪便量会显得非常多,甚至可能从体积上远大于摄入食物的总体积。这样的粪便是健康的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所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极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低。
最糟糕的情况:假如,膳食纤维摄入少,肠道蠕动慢,排空时间长,粪便又干又硬又少,对直肠的刺激也不够,便意少,没有每天排便的欲望。同时,大肠中的胺类等有毒废物来不及随粪便排出,在体内积蓄时间过长,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只得“自产自销”:达到了一定浓度后,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导致全身性的毒素增多。因此,便秘人士往往皮肤干涩、暗疮频发,而最接近毒素的大肠壁细胞,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炎症,甚至发展到癌症。
便意或放屁是一种要求排毒的提醒
所以,便意或放屁是一种机体要求及时排毒的保护提醒机制,应尽量不要忍便,而是争取迅速解决。否则,直肠神经长期受粪便压迫会感觉钝化,引发便秘。
另外,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相当重要。肠道不同于大脑、五官和肢体,在人体睡眠时不仅不会休息,相反会兴奋,蠕动加快,并分泌黏液促进排便、修复肠道。所以,睡眠少的人,排便常成问题,而且肠道得不到充分修复,致癌概率也高。
从肠道功能读健康
虽然大肠癌的病因,医学家还未完全揭开,但他们已经发现发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本文意在从生活方式角度,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肠道功能,避免大肠癌风险因素。
值得提醒的是:肠道的功能状态不仅人与人之间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进食、紧张、药物和疾病,甚至社会文化形态都对肠道功能状态有影响。然而,排便次数是因人而异的,正常的排便次数范围从每周2~3次到每天2~3次不等。
不过,如果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或粪便量有改变,或粪便中有血、粘液、脓液或过多的脂肪物质时,就要小心是否发生肠道疾病了。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认识消化道早癌: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在当今,结、直肠癌是比较常见的癌症之一,而且近些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正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年龄超过50岁的人更是肠癌的多发人群。男性和女性都...
-
长期便秘、便血怎么办,会导致肠癌吗?
得便秘啊,就是个麻烦事,上厕所上不出来,蹲半天脚都麻完去,站起来后又脚软,最重要的是蹲半天着肚子还是难受,拉不出来就拉不出来吧,这还没什么,...
-
患大肠癌会有哪些不适症状
大肠癌是发生在大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癌肿常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其次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和脾曲。该肿瘤生长...
-
如果大便时有这些异常,说明大肠发生癌变了,太多人忽视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在二十一世纪患癌症病人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大肠癌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十分巨大的,患了大...
-
大肠癌的诊断需要哪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手段
(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
-
为何大肠癌频频高发,小肠癌却罕有发生?
小肠是人体里最长的器官,大概5-6米长,它占整个胃肠道的75%左右,但它的肿瘤发生率只占胃肠道肿瘤的3%~6%,它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只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