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肠镜检查,竟可决定生死?
2020-07-23结直肠癌是常见的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有结肠息肉者,结直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病。
不是肠癌跟名人过不去,而是近年来我国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无论谁,在肠癌发病面前都没有特权。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在国际权威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19.1万人死于大肠癌。
这相当于,在现在中国,每3分钟就有两例新发大肠癌,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大肠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来源于2009~2011年间,72个地方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处的数据,代表了全国6.5%的人群。
肿瘤发现的早晚是关键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患者尤其3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病人通常警惕性不够,对直肠内发生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癌症。影视明星如王均瑶、杨德昌等都是死于结肠癌。
该肿瘤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可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转移征象。
筛查手段
结肠镜: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根据患者年龄、SR+OB检查结果、结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结肠镜筛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
无创筛查方法:虚拟结肠镜检查、结肠胶囊内镜等依赖先进设备的无创筛查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由于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若滞留在体内需手术取出等问题,在我国推广还有相当难度;
粪便常规+潜血试验(SR+OB);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是在适当的年龄接受一次肠镜检查,40岁以上应该做,50岁以上必须做。不能惧怕医生的建议,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不去面对,不能去找借口!
肠镜技术不断在发展,检查并不痛苦;现在麻醉无痛苦内镜为广大患者开辟了一条坦途,惧怕去做检查的人应该放下包袱,勇敢地去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发生会经历从息肉到癌变的过程,息肉生长需要3-8年的时间,息肉到癌则需要8-10年的时间。如果在癌变前接受一次肠镜检查,就可能拆除肠道里的定时炸弹,拯救宝贵的生命。
如发现有肠道息肉,都主张尽早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由临床医师在综合分析病情后选择内镜下摘除或是开腹手术治疗。目前以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为最常用方法。此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闻屁知健康 今天你放屁了吗?
平时生活中,放屁是在正常不过的了。放屁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排出毒气,是排毒的一个好帮手。不过,放屁也有可能是癌症的前期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
-
结直肠癌由何引起?面对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我们该如何做
1.饮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高脂肪饮食可明显增加大肠内中性胆固醇和胆酸的浓度,两者具有与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相似的立体结构,其降解产物也...
-
自己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40~60岁人群是易发人群。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
-
为什么要做大肠癌筛查?
了解结直肠癌现状我国结直肠癌人数逐年攀升,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排列在前三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以3.9%速度递增,而世界...
-
大便常规和直肠指检是筛查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不少人在体检时面对直肠指检和大便常规都会选择放弃。放弃直肠指检的原因最多莫过于“不好意思”。放弃大便常规检查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有人觉得取大便...
-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镜检查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