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肠镜检查,竟可决定生死?
2020-07-23结直肠癌是常见的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有结肠息肉者,结直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病。
不是肠癌跟名人过不去,而是近年来我国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无论谁,在肠癌发病面前都没有特权。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在国际权威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19.1万人死于大肠癌。
这相当于,在现在中国,每3分钟就有两例新发大肠癌,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大肠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来源于2009~2011年间,72个地方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处的数据,代表了全国6.5%的人群。
肿瘤发现的早晚是关键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患者尤其3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病人通常警惕性不够,对直肠内发生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癌症。影视明星如王均瑶、杨德昌等都是死于结肠癌。
该肿瘤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可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转移征象。
筛查手段
结肠镜: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根据患者年龄、SR+OB检查结果、结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结肠镜筛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
无创筛查方法:虚拟结肠镜检查、结肠胶囊内镜等依赖先进设备的无创筛查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由于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若滞留在体内需手术取出等问题,在我国推广还有相当难度;
粪便常规+潜血试验(SR+OB);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是在适当的年龄接受一次肠镜检查,40岁以上应该做,50岁以上必须做。不能惧怕医生的建议,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不去面对,不能去找借口!
肠镜技术不断在发展,检查并不痛苦;现在麻醉无痛苦内镜为广大患者开辟了一条坦途,惧怕去做检查的人应该放下包袱,勇敢地去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发生会经历从息肉到癌变的过程,息肉生长需要3-8年的时间,息肉到癌则需要8-10年的时间。如果在癌变前接受一次肠镜检查,就可能拆除肠道里的定时炸弹,拯救宝贵的生命。
如发现有肠道息肉,都主张尽早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由临床医师在综合分析病情后选择内镜下摘除或是开腹手术治疗。目前以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为最常用方法。此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乏力、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
-
哪些大便异常现象,可能得警惕大肠癌了?
大便有异常,一般是肠道问题,比如肠炎。但现如今,癌症如此高发,大肠癌更是越来常见,出现大便异常,更必须要警惕大肠癌。适龄或高危人群建议主动进...
-
这个检查能及早发现癌,看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现在,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 50 岁以上的人群尤为高发。大肠癌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中晚期了,而肠镜...
-
三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找到了!
何为三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别是:大肠癌、胃癌和肝癌。那为了预防这三大恶性肿瘤的入侵,我们该如何去提防呢?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
-
得了大肠癌的人,大便会有什么不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发生的原因有大肠良性腺瘤恶变为癌、直肠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等诱发大肠癌、家族性遗传因素以...
-
为何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原因何在?
为什么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美国结直肠癌防治策略一、提倡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