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结肠息肉 > 科普文章

结肠长息肉早切除别留后患

2020-07-20

看个痔疮为何要做肠镜?部分患者存有这个疑虑。然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大多由肠息肉演变;肠里面有息肉,就跟癌沾上边了。研究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肠息肉。

通过肠镜的检查,尽早发现并切除息肉,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腺瘤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

肠息肉是指大肠腔内黏膜表面隆起,导致局部增生的一类病变。它分为好多种,有腺瘤性肠息肉、炎性肠息肉、增生性肠息肉、错构瘤息肉、淋巴性肠息肉等。医学界发现,炎性肠息肉、错构瘤息肉、淋巴性息肉跟肠癌关系不大;增生性肠息肉跟肠癌关系稍大。“腺瘤性肠息肉就是癌前病变!”


腺瘤性肠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也越大。数据显示,一个两厘米以上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几率约为25-50%。一个1-2公分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几率为5%左右。所以,腺瘤性肠息肉仿佛埋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搞不清多少年后启动开关,开启“肿瘤模式”。

肠息肉为何会转变为大肠癌呢?

受综合因素影响,可能与基因变异,长期喜好油煎、烟熏、火烤等烹饪方式,抽烟,喝酒,反复腹泻、便秘,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同样可能是肠息肉的致病因素。


“痔疮”麻痹人,肠镜要提倡

老年朋友多关注肠道健康,别把肠道、肛周的问题都归结为痔疮。“60岁以上有大便出血、腹胀等问题,一定要做肠镜检查。”大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上了年纪的人更应注意大肠癌发生的可能。

无论哪种肠息肉,早期都没有不适表现。因为肠道的宽度有3-4厘米,本身还能扩张。息肉的体积在肠道这个“大容器”中显得微不足道。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胀、黏液大便等症,多表示息肉已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肠癌的中晚期。而大肠癌早期也常无痛无觉,等出现了便血或其他不适,通常已经不是早期了。

4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镜的人要做一次肠镜检查。比起胰腺癌、肝癌等“凶险”的癌症,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和治疗,有90%的大肠癌病人可以得救。可在我国,能够早期发现的,可能还不到10%,这跟肠镜检查不足有关。生活中,不少人排斥做肠镜检查,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怕痛,怕检查。肠镜检查时,确实可能会牵拉肠道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感。但大家可以选择无痛的全麻检查。对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者,也会评估心脑血管疾病者的状况使用麻醉药物。


有息肉必须要切除

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哪种息肉,小于2厘米的可以直接切除。一举两得,这也是肠镜检查的好处之一。大于2厘米的息肉无法在肠镜下切除,可先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可在腹腔镜下做切除手术。切除后的标本都要进行病理检查,若已存在癌变可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虽然只有腺瘤性肠息肉跟大肠癌的关联度最高,其他种类的肠息肉也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可能性。加上息肉本身也会引起不适,都主张切掉。2007年,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息肉,也进行过清除手术。息肉切除后,随诊是极其重要的。要求患者隔一年再回来做肠镜检查,如果没问题,隔三年再做肠镜检查。这是因为,肠道长达1.5-2米,可能不仅只有这一个息肉,也不排除没切除干净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