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科普文章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分类

2020-07-14

(一)按病情分度

1.轻度

腹泻每天3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

2.重度

腹泻每天6次以上,脉搏在90次/分以上,HB<100g/L,血沉>30mm/h。

3.中度

界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二)按临床过程分型

1.初发型

无既往病史初次发病者,病情轻重不同,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

临床最多见。症状较轻,治疗后常有长短不同的缓解期,与一般历时3~4周的发作期交替发作。以肠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发作期肠镜显示典型改变,发作间期肠黏膜仅有轻度充血水肿,直肠黏膜活检显示慢性炎症,有时显示轻度异常。有的患者可转入慢性持续型。慢性复发型的轻症有时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多数患者对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有较好疗效,治疗数月后可恢复正常,预后较好。

3.慢性持续型

首次发作后常有持续的轻重不同的腹泻、间断血便或脓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亦可出现肠外症状。在数周、数月或数年间可有急性发作。与慢性复发型相比,本型的结肠受累较广泛,结肠病变倾向于进行性,并发症也较多见。急性发作时有时很严重。本型患者在应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的同时,应加用激素治疗。国外对这类患者是否进行手术存在争论且不在少数。

4.急性暴发型

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急性起病,全身和局部症状均严重,体温可达40度以上,水样便多达每日29~30次,便血量较多,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衰竭、心率增快、脉搏细数,多汗和贫血等全身中毒性症状。本型易发生急性中毒性巨结肠,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消瘦、低蛋白血症;亦可发生肠穿孔,还可并发败血症等,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病变显著。该型常常需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有时因出现并发症需紧急手术。本型预后差,部分患者可于起病2周内死亡。

以上各型除爆发型外均可互相转化。

(三)按病变范围分类

1.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

病变仅限于直肠,而不再扩展,称为直肠炎。若病变同时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但不超过乙状结肠称为直乙结肠炎。两型症状相对较轻,腹泻次数较少(一般5次/日以下)粪中仅含有少量血液和黏液;可有左下腹痛,累及直肠者可有里急后重感;部分直肠炎患者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仅排便次数增多,且多发生在清晨(五更泻)一般在2~3次/日,不成形、软便,而在一天的其余时间里与常人相同。直肠炎和直乙结肠炎一般无全身症状,肠外表现也少见。

2.左半结肠炎

指肝曲以下的结肠受累,有的病例病变只抵达脾曲,本型症状较直肠和直乙结肠炎严重,腹泻次数较多,一般为6次左右/日,有时更多,有明显的黏液脓血便,可有左下腹部或左侧腹痛。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此型可反复发作,且病变可逐步向上扩展。有时可表现为急性爆发型。

3.右半结肠炎

指结肠炎只限于肝曲以上的升结肠和盲肠。这种类型较少见。常同时累及回肠,后者称为倒灌性回肠炎。本型症状不典型,有右下腹痛、腹泻、大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无明显黏液脓血,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这种类型必须与克隆病相鉴别。乙状结肠镜检查阴性者,应作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

4.区域性结肠炎

是指结肠炎累及结肠的某段的区域,病变区域近端及远端结肠黏膜正常;有时病变累及多个区域呈阶段性。本型极易误诊为克隆病,需要做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发现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方可作出诊断,因此,除非有组织学的证据,一般不宜轻易作出本型的诊断。该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病情轻重不一。

5.全结肠炎

炎症超过结肠肝曲或累及全结肠。一般肠道症状和全身表现均严重,易出现并发症。本型可以是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开始就以全结肠炎出现,或是开始的病变在直肠,直乙结肠或左半结肠,以后逐渐延及整个结肠。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