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2020-07-13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镜检查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成为可能,特别是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的成熟,以及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EPMR)的开展,使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产生了革命性进展。
1.筛选危险人群
由于绝大多数早期癌患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和对高危人群进行追踪。筛查的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肛门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检、双重对比造影和结肠镜检查。医生推荐40~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再行结肠镜检查,而高危人群则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下列人群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①有大肠癌病史;②一级直系亲属中两人以上或一人50岁以前患结肠癌;③大肠腺瘤患者,包括已治疗者;④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史;⑤10年病史以上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⑥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并接受盆腔放疗者。恰当的人群筛查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追踪,以及息肉的内镜切除,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80%,病死率下降70%。
2.早期诊断新技术
内镜下对早期癌的诊断常分为隆起型和表面型两大类。前者又称息肉型即Ⅰ型病变。常规结肠镜检查对于息肉型的早期癌易于发现,而对于表面型即Ⅱ型病变(凹陷型或平坦型)则易于遗漏。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识别大肠微小病变,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内镜下黏膜染色将色素喷洒于大肠黏膜,使病变的凹凸更加明显,易于发现和观察。常用色素为靛胭脂溶液和美蓝。前者易着染于凹陷部,利于发现Ⅱ型病变;后者腺管开口不染色,利于显示腺管形态。放大电子内镜:日本1999年推出的新型内镜可以在发现病变后转换放大100倍进行观察,它的优点是明显的:①能鉴别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②有助于鉴别癌、腺瘤和腺瘤癌变;③可帮助判断癌组织的侵犯深度;④可帮助观察内镜下EMR后有无病变残留。在常规内镜中,发现微小的异常则染色观察,继而放大内镜观察,可检出直径小于1mm的大肠超微小病变。超声内镜:单纯依靠超声内镜不能诊断早期癌,因早期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在超声图像上不能与息肉、腺瘤和黏膜局限性炎症增生等鉴别。但是,对于病理诊断为癌的患者,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黏膜病变浸润深度和病变层次,为选择治疗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
-
患大肠癌会有哪些不适症状
大肠癌是发生在大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癌肿常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其次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和脾曲。该肿瘤生长...
-
结直肠癌由何引起?面对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我们该如何做
1.饮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高脂肪饮食可明显增加大肠内中性胆固醇和胆酸的浓度,两者具有与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相似的立体结构,其降解产物也...
-
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局部冷冻疗法、姑息对症支持治疗。1.外科治疗早期大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有广...
-
哪些大便异常现象,可能得警惕大肠癌了?
大便有异常,一般是肠道问题,比如肠炎。但现如今,癌症如此高发,大肠癌更是越来常见,出现大便异常,更必须要警惕大肠癌。适龄或高危人群建议主动进...
-
你对大肠癌筛查,还是一知半解吗?
这个“大肠癌筛查”到底准不准呢?粪便隐血阳性是指粪便中检测出有微量的出血或血红蛋白,往往是结直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时的异常现象。因为粪便隐血试验...
-
这个检查能及早发现癌,看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现在,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 50 岁以上的人群尤为高发。大肠癌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中晚期了,而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