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肠癌 > 科普文章

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2020-07-1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新增病例,同时至少50万患者死亡。在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但外科手术既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又是一个带来创伤的过程。随着患者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器械如超声刀、Endo-GIA、Ligasure的应用,国内紧随欧美外科发展的步伐,也开始进入结直肠肿瘤的微创外科时代,避免了开腹手术具有的切口大、创伤大、术后疼痛重、腹腔粘连和肠梗阻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不足。结直肠癌手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创外科时代。

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1.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外科医生利用腹腔镜和电视摄影机,将腹腔内的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并使用细长的手术器械通过腹壁的穿刺孔进行手术。腹腔镜外科有了迅猛的发展,很多以前需要剖腹手术的病症,现在都可以用腹腔镜手术来处理,外科手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保证肿瘤根治效果的同时,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腹壁切口明显缩小,由原来近20cm切口缩小到5cm左右,甚至更小,病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伤口愈合时间缩短,伤口更美观,病人的心理创伤也减小;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③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快;④病人免疫功能受影响小。腹腔镜清扫淋巴结可与开腹手术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手术操作更加细致,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更全面,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近年来国内外多个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长期疗效即复发率、存活率及切口种植率与开腹手术相比,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2.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手术

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大肠癌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二种微创手术方式。EMR适宜切除较小的病变,如直径<2cm的隆起型(Ⅰ或Ⅱa)或直径<1cm的平坦型或凹陷型(Ⅱb或Ⅱc)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EMR比较,其能够一次性全部切除较大的早期大肠癌病灶,>2cm的病变约90%可一次性完整切除,复发少。该技术应用绝缘端透热刀、针钩刀、三角顶刀、细形圈套折曲刀和小口径末端圆锥透明帽等对病灶行整体黏膜下切除。操作时,先对病变边缘5~10mm进行电凝标记,在标记点外侧多点黏膜下注射透明质酸和肾上腺素,使病变隆起,再沿病变边缘切开黏膜,在病变下方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ESD可一次完整切除病变,切除深度包含黏膜大部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残留与复发率,完整切除病灶,获得准确病理病理学检查结果。

3.腹腔镜与内镜联合的结直肠癌手术

包括内镜定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和腹腔镜辅助内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前者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人,特别是术中无法触摸到肿瘤的病人,需在内镜定位下正确地实施手术。后者是应用腹腔镜监视内镜手术的过程,一旦发现有出血或穿孔,可立即在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或止血,必要时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4.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此手术为局部切除手术,不清扫淋巴结,手术前要联合多种手段对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作全面的评估,故主要适用于早期低位直肠癌及直肠的良性肿瘤,特别是超低位早期直肠癌无法保留肛门又拒行人工肛门的患者,或者病患合并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大手术者。

虽然针对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降低复发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随着技术设备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如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和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将会应运而生。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