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有时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检查及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对于病变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胃癌效果更好。
病因
不良生活方式、消化道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1.隆起型(I型)
肿瘤从胃黏膜表面隆起超过0.5cm,呈圆形或椭圆形,向胃腔内突出,一般在0.2~0.25cm,基底较宽,很少带蒂,边界较清楚,但稍不规则,在双重造影时,有适当钡剂涂布后加压检查,可见到环形充盈缺损,轮廓可呈分叶状,有时表面凹凸不平,使病灶呈斑片状,切线位可显示病灶向胃腔内凸出、广基和界限清楚的小充盈缺损。
2.浅表型(Ⅱ型)
可分3个亚型。
(1)浅表隆起型(Ⅱa型):隆起高度不超过0.5cm,以压迫法显示较佳,病灶表现为颗粒状突起。此型需要与息肉样腺瘤、小平滑肌瘤和迷走胰腺等鉴别。
(2)表面平坦型(Ⅱb型):无明显隆起或凹陷,双重造影检查表现为病变区胃黏膜失去其正常均匀影像,胃小区和胃小沟破坏与消失,但有一定的边界可见。此型最难与局限性胃炎或良性溃疡愈合之瘢痕相鉴别,必须做胃镜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
(3)浅表凹陷型(ⅡC型):其凹陷深度不到0.5cm,呈浅在性龛影,其周围黏膜纠集或中断,或呈杵状增生,龛影边缘可见指状压迹,病灶周围胃小区和胃小沟破坏、消失,不达溃疡边缘,有时也可见到胃轮廓的局限性僵硬感。
3.凹陷型(Ⅲ型)
其胃黏膜表面凹陷超过0.5cm,边缘呈锯齿状,形态不一,大多为稍不规则形。在双重对比和适当加压后可见到较浅的存钡区。由于病灶糜烂区尚有残留零星的正常黏膜,使钡剂涂布不均匀,呈“沼泽地”样改变。切线位可见在胃轮廓上出现小的突起,但与良性溃疡不同。在接近龛影处的黏膜皱襞突然中断,呈杵状或变尖或呈融合状等恶性溃疡的X线特征。
检查
主要依靠无症状筛查发现高危个体;对于有上腹部症状者进行钡餐造影可发现病变,但是确诊需要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当出现疼痛加剧、发作频繁、胃部灼热、不明原因贫血等,则需警惕胃癌。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1.内镜下治疗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包括大块活检法即双管道内镜法、帽吸引式EMR法(EMR-C)即透明帽法、结扎式EMR法(EMR-L)。适应证一般为中等分化或高分化黏膜内腺癌。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有助于术后病理评估。适应证包括:①任何大小的分化型黏膜内癌,且无溃疡形成者;②分化型黏膜内癌如伴溃疡形成,则病变直径应<3cm;③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无溃疡形成,则病变直径<2cm;④直径<3cm的无溃疡形成及无血管(淋巴管)浸润的分化型黏膜下微小癌。
2.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