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肠道菌群失调症 > 科普文章

要健康,先伺候好你的肠道菌群这很重要

2020-07-22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例如阻止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通过若干单分子和代谢产物调节免疫系统;帮助小肠微绒毛的生长;处理不易消化的多糖;产生厌氧代谢的肽和蛋白质以确保宿主代谢能量的恢复......肠道菌群携带着人类“第二基因”,因此,它被视为人体又一“隐藏的器官”。


肠道菌群与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宰人类健康......

炎症性肠病优势菌群减少

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克罗恩病患者)肠道中出现能够入侵肠黏膜上皮细胞并进一步繁殖的大肠埃希菌。还有学者对比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排泄物菌群,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排泄物优势菌群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低。


菌群失衡引发肝病

Frasinariu 等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使肠道通透性增加,促使肝脏暴露于细菌产生的脂多糖和非甲基化GpG DNA。这些产物刺激内源性免疫系统受体,启动相关信号通路促使肝脏炎症、纤维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新陈代谢、免疫相互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抗原显著影响人类结直肠癌的发病。例如乙醛产生菌、硫酸产生菌和7α-脱羟基菌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关,它们的代谢产物包括乙醛、硫化氢和次级胆汁酸等会引起结肠炎和肿瘤。


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致残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知之甚少。由北京协和医院和华大基因合作,首次证实了口腔和肠道菌群是类风湿关节炎病理生理和疾病控制的重要环节,据此构建的分类诊断模型准确率接近100%。

糖尿病肠道菌群紊乱

一项利用肠道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342例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轻度紊乱,某些产丁酸细菌减少,机会致病菌增加。


肥胖随菌群转移

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揭示,肥胖可以随菌群在不同个体间转移。将遗传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的野生型小鼠体内两周后,移植小鼠脂肪存储量显著超过健康无菌对照组小鼠。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

2011年有学者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进展和干预的肠-肾轴理论,并成为近年国内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尿毒症患者会发生以致病菌增多为主要表现的肠道菌群失调,且致病菌在体内的增加以及细菌的移位也可以导致腐败物质和相关细菌毒素的积累,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心理健康

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其影响机制可能通过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抑郁症、自闭症的诱因。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肠道菌群主宰人类健康”的说法深信不疑了。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饮食是决定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饮食可以主宰我们的肠道菌群。

膳食结构改变肠道菌群

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肥胖患者体质量;

采用中国传统全谷类食物和益生元进行饮食干预,可以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降低内毒素水平,减轻体质量;

肥胖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增加,如果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并长期坚持,可提高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的比例,有助于减重;

脂肪摄入过多及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过高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增加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缺乏可引起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但是维生素D影响哪些菌群,其具体机制如何,目前尚无报道;

膳食纤维对肠道屏障有重要作用,是结肠微生物主要的营养来源,经细菌酵解可形成短链脂肪酸,对维持结肠细胞的营养和功能完整是必需的。膳食纤维摄入增加时,胃肠运输速度增快,肠腔内细菌数量因营养物质增加而增多,从而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肠腔内PH值下降,影响肠腔内特定菌群的生长;


中药和药食同源的食材等对肠道菌群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中药材黄连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即黄连素,长期被用于治疗细菌性腹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菌群相关内毒素入血,以及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此外,加工食品、抗生素、消毒剂及现代生活方式都可改变我们的肠道菌群。饮食因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也可为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