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 科普文章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2020-07-21

光阴流逝、岁月走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各种重压,使得人们身心疲惫,各种疾病也不约而至。结肠息肉这种常见的消化疾病也随之而来。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出现隆起性病变,多发于结肠部位。因为症状表现不明显,很多患者都不会表现出什么特别的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会被发现,所以经常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结肠息肉具体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结肠息肉是很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很多患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直至症状严重就诊时多已发生了癌变,令人痛惜。因此,尽早了解结肠息肉的早期征兆,对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预防癌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便血:便血是结肠息肉很常见的早期症状。出血多发生于排便之后,呈鲜红色,且不与粪便相混。有时粪便中有多量粘 液,或在圆柱形的粪块上有一条凹陷。而结肠癌的主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周身乏力,食欲减退,日见消瘦等,并容易发生在45-65岁的人群之中。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的时间、次数等均可发生改变,还有部分患者是以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为主要征兆,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略呈黄色。但如果结肠腔内有息肉存在,则多可压迫粪便,导致排出的大便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腹痛:腹痛一般比较少见,是否发生腹痛与结肠息肉的大小和类型有关,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如腺瘤样息肉如果发生癌变也会出现腹痛的征兆。


治疗:原则是将可能发生癌变的大肠全部切除。最好在发现本病后,没有大肠癌形成前,进行预防性切除。手术可分为三类。

结肠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此手术的优点是能取出全部易癌变的大肠,但有遗留腹壁永久性回肠造口的缺点,不适合无症状的年轻病人。目前仅使用于已有下段直肠癌形成的病例。

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保留12-14cm的下段直肠与回肠吻合,适用于直肠内无或仅有少量腺瘤的病例。此手术优点在于手术比较简单,功能较好,亦不影响性功能及排尿功能。术后排便次数平均每天3.5次。此手术缺点为留

下的直肠需终生定期复查,每年两次,有新息肉出现时随时电灼去除。在术后严格随诊下,即使发生直肠癌亦可早期发现。

全结肠切除加直肠黏膜切除加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将末端回肠制成贮袋,以备粪便存留,将直肠黏膜切除,回肠贮袋通过直肠肛管与肛管齿状线吻合。此手术优点为去除全部大肠黏膜,通过直肠肌管内感受器可使排便功能恢复较满意,排便次数每日平均6次,可排出接近成型的粪便。此手术缺点为手术合并症较多,易发生盆腔感染,吻合口漏,常需暂时性回肠造口,术后尚有发生贮袋炎,肠梗阻等可能性。近年来此手术已成为无直肠癌形成的病人的首选术式。


结肠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

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病因上不明了。但是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五个因素有关:1、胚胎异常;2、遗传;3、生活习惯;4、长期腹泻;5、长期便秘。

结肠息肉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很容易发生癌变,一旦诊断为癌症,即使大肠全部切除,息肉也会转移到胃部、食道等,治疗效果不理想。专家介绍说,结肠息肉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目前在临床接触的患者中,所患息肉数量从百十个到几千个不等,小的息肉也有黄豆大小,其组织结构和腺瘤一样,但在癌变前没有任何生命危险。息肉如果在结肠内长期受到各种刺激,非常容易发生癌变。其早期典型症状是腹泻,也有的人会出现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排泄障碍等,如果仍未治疗还可能 出现脓血便。特别50岁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癌变,如果突然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或是家族中有人曾得过此病,应尽早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免错过治疗,等发现时病情已进展到中晚期,一旦确诊要及早治疗。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