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胰腺癌 > 科普文章

胰腺癌防治

2020-07-10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美国为9/100000,并已成为第4位致死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癌症死亡的1/5,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3%。胰腺位于腹膜后,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故难以得到早期治疗,且胰腺癌早期就可广泛转移,手术切除率只有20%,术后常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5年存活率小于5%。

1.五大致病因子

胰腺癌有饮食、化学药物、吸烟、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五大致病因子。

①研究表明,高蛋白、高热量、多油炸饮食的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较高,而多纤维、多蔬菜饮食能一定程度的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观察到,含脂肪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可增加胰腺细胞更新和胰腺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所以饮食、生活习惯和胰腺癌的发生似有密切的关系。

②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化学药物可以经过血运或经过胰液(胰管内注射)致使胰腺癌的发生。在与某些化学物品接触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中,胰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③吸烟能增加胰腺癌的患病率,尼古丁可以影响胰腺分泌,进而发生胰管上皮的病变。吸入的烟雾中可能含有亚硝基-2胺,可活跃新陈代谢致使胰腺致癌。有资料表明,在吸烟饮酒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非吸烟饮酒者的2~2.5倍,胰腺癌的发病年龄前者比后者提早10~15年。

④是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死亡率为正常人群的2~4倍,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可能与碳水化合物耐量不正常有一定关系。

⑤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关系也较密切,慢性胰腺炎患者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可高出100倍。

2.晚期三大体征

胰腺癌无特征性的症状,首现的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疾病相混淆。有的病人因为并发有肝胆疾病或糖尿病、溃疡病等,最易延误正确诊断。值得人们多一个心眼的是,胰腺癌在开始阶段无自觉症状,待癌瘤发展增大到一定程度才始现症状。

癌瘤所在部位不同,首现症状亦不相同:“胰头”癌以腹痛、黄疸、上腹饱胀不适为最多见;“胰体尾”癌则以腹痛、上腹饱胀不适、上腹部肿块、腰背痛为最多见;“全胰”癌以腹痛、上腹饱胀不适和黄疸为最多见。当首发症状出现,未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时,症状便日渐加重,并常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腹泻、黑便、呕吐、乏力、消瘦等消化道症状,另外也可出现腹部肿块、重度上腹痛、腰背痛等由胰腺癌增大浸润、压迫周围神经丛的症状。

根据已经确诊的胰腺癌患者,医学专家们对其临床表现作了总体归纳,其典型的体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肝、胆囊肿大:胰腺癌直接压迫肝外胆管,或转移淋巴结的压迫、胆管的粘连、屈曲等原因,造成肝内外胆管和胆囊扩张,以及肝脏的胆汁淤滞性肿大,肿大的程度和病史长短以及胆管受压程度关系密切。②腹部有肿块:胰腺深藏于后腹壁,体表很难摸到,胰腺癌时如已摸到胰腺肿块,是最有力的诊断证据,但已多属进行期或晚期。③腹水: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此外由于癌瘤或转移淋巴结压迫门静脉或因门静脉、肝静脉发生血栓而引起腹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值得注意的是,胰腺癌腹水的特点是放水后易迅速发生腹水,腹水的淀粉酶升高,蛋白质含量也高。

3.六大危险指数

(1)40岁以上。

(2)近期体重下降。

(3)原因不明的上腹部及后背部疼痛。

(4)经上部及下部消化道造影检查,难以解释的消化道症状。

(5)无家族史和肥胖而急骤发生的糖尿病。

(6)难以用胰腺炎来解释的胰酶类的变化。

4.胰腺癌的防治

首先,患者应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及了解,结合自我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为胰腺癌高危人群,警惕胰腺癌早期隐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应先做血清生化学、肿瘤标记物等检查,随后可行胃肠透视或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排除常见的胃肠病;再次是行B型超声波或CT检查,对可疑者应做进一步检查。对高度可疑者可考虑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手术,术中采用细针穿刺细胞或冰冻切片检查以获得病理学根据。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