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疸型肝炎 > 科普文章

黄疸型肝炎的常见病因及症状

2020-07-14

黄疸型肝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同时伴有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者,是一种临床症状的诊断而非病因诊断。黄疸型肝炎是基于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来定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无黄疸型肝炎。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炎病毒(如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的损伤、酒精损伤、药物(如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药物等)损伤、自身免疫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这些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产生肝炎,同时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临床表现包括肝炎和黄疸两方面。肝炎的临床表现: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的乏力、厌油腻、恶心等,严重者可出现极度乏力,食欲减退、呕吐明显等。黄疸: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金黄色,皮肤可有瘙痒。诊断不难,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伴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即可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则需要针对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与加强营养。对于病毒性肝炎需要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