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而且在伴有严重淤血的情况下,因梗死灶内有大量出血,故称之为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治疗宜查找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

病因

1.严重淤血

当器官有严重淤血时,血管阻塞引起的梗死为出血性梗死,如肺淤血。严重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在肺淤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影响肺动脉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致肺出血性梗死。

2.组织疏松

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漏出的血液,当组织坏死吸收水分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若肺因有炎症而实变时,所发生的肺梗死一般为出血性梗死。

3.常见疾病及典型症状

(1)肺出血性梗死 常位于肺下叶,尤好发于肋隔缘,常多发,病灶大小不等,呈锥形(楔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部紧靠肺膜,肺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2)肠出血性梗死 多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引起出血性梗死。

(3)老年人心脑综合征 抽搐、出血性梗死、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

(4)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 充血、抽搐、出血性梗死、定位体征、恶心、呕吐等。

检查

1.血小板黏附功能

一般用玻璃珠柱法,计数黏附前后的血小板数,算出黏附率。

2.血小板聚集功能

加入肾上腺素、ADP、胶原、凝血酶、瑞斯托霉素等不同诱聚剂,测定聚集的第一波及释放反应引起的第二波聚集的速度及强度。

3.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即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主要测定凝血第一步产物的活性。现已有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故此法已较少用。

4.脑脊液检查

腰穿只在不能做CT检查,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通常脑压及CSF常规正常。

5.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治疗

查找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