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伴癌综合征
胃肠道伴癌综合征系指由于消化系的某些癌瘤所伴发的一些症候群,如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泻、脱水等。它不包括肿瘤的一般全身性影响, 如黄疸、发热、消瘦等, 也不指经典的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外表现。
病因
生理学的研究已证实,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胃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
临床表现
1.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多见于胃癌和结肠癌,因癌组织坏死脱落而引起相应胃肠黏膜的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大量丢失。癌瘤压迫和堵塞淋巴管,引起胃肠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淤积、破裂,使大量蛋白丢失。临床上以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主要表现。
2.小肠绒毛萎缩
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腹泻。
3.腹泻、失水和休克
主要见于结肠绒毛样腺瘤,偶见于消化道APUD系统肿瘤,如VIP瘤、胃泌素瘤和胰多肽瘤等。表现为分泌性腹泻,可导致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检查
1.X线
胃肠道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空肠黏膜活检
多块空肠黏膜活检对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胶原性胃肠炎、肠淋巴管扩张症、Whipple病等诊断有意义。
3.淋巴管造影
经足淋巴管造影对鉴别先天性或继发性肠淋巴管扩张有很大帮助。
4.腹水检查
有腹水者可作诊断性穿刺,查腹水细胞、蛋白质、乳糜微粒、酶、恶性细胞等。
诊断
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大分子物质消化道排泄试验,或α1-抗胰蛋白酶检测可以确诊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治疗
治疗主要是原发癌瘤的切除,也可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治疗,对控制腹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