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指由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或人体,而引起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60%,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肝片吸虫对终宿主选择不严格,人体并非其适宜宿主,故异位寄生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并较为严重,主要为由幼虫在腹腔及肝脏所造成的急性期表现及由成虫所致胆管炎症和增生为主的慢性期表现。

病因

肝片形吸虫虫体大小(2.0~5.0)cm×(0.8~1.3)cm,背腹扁平,似叶形,呈 深红褐色。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为头锥,头锥后虫体骤宽称为肩峰。口吸盘较小,位于虫体顶端;腹吸盘略大,位于头锥基部。虫卵甚大,为(130~150)μm×(63~90)μm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薄,分两层。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许多卵黄细胞。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在终宿主肝胆管内成虫产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在22℃~26℃水中,经9~14天发育为含毛蚴卵,并迅速钻入锥实螺,在螺体内经胞蚴和雷蚴两代发育成尾蚴,其后从螺体逸出,在水面下浮游,当接触动物体(植物或腐生物)后脱去尾部,形成囊蚴,附于水中物体上(如水草),其体形颇似草帽状。当宿主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囊蚴经小肠消化液脱囊,逸出后成为尾蚴,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幼虫。在腹腔约48小时,幼虫钻破肝被膜进入肝实质中,以肝组织为营养继续发育,在肝内游走约6周后最终进入肝胆管中寄生,约经4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囊蚴到粪便中找到虫卵,最短10~11周,每条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12年。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可数天至2~3个月不等,临床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异位损害。

1.急性期

主要由幼虫在腹腔及肝脏移行所产生的症状,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期症状、体征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不规则发热(38℃~40℃)、右下腹疼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或便秘。尚可有咳嗽胸痛、右胸闻及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等。多数有肝大、少数伴有脾大及腹水。上述症状可持续4个月左右而消退并逐渐进入慢性期。

2.慢性期

当急性症状消退后可数月或数年无明显不适,亦可在此期某些症状再次出现如腹痛、腹泻、不规则发热以及反复荨麻疹、黄疸、贫血、低清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后两者是因虫体寄生的胆管上皮,损伤、糜烂及成虫食血(每条使宿主失血约0.5ml/d)所致,由于成虫引起的胆管慢性炎症和增生,造成胆管纤维化以致肝硬化,亦可因成虫或胆管结石形成使胆管阻塞引起阻塞性黄疸,进而发展成为胆汁性肝硬化。

3.异位损害

又称肝外肝片吸虫病。幼虫在腹腔中移行穿入或被血流带至肝脏以外的脏器和组织,如腹壁肌肉等引起病变。

检查

1.血象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在急性期可达20×109/L左右,分类中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2.血清生化检查

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血清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增高、血清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为IgG增多。

3.病原学检查

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虫卵为确诊的依据。寄生虫数较少时易漏诊。由于肝片形吸虫卵与姜片虫卵、巨片形虫卵及棘口吸虫卵等相似易发生误诊,应注意鉴别。外科剖腹探查或胆管手术发现虫体可确诊。

4.免疫学检查

可用虫体可溶性蛋白抗原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他吸虫感染有交叉反应,但在感染早期检查不到虫卵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如检测血清中肝片吸虫的循环抗原,较检测抗体价值更大。检测患者粪便中肝片吸虫抗原,在感染后第6周即为阳性,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5.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细胞数在1000×106/L以上,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

6.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 肝脏超声波检查见胆道中肝片吸虫为0.3cm~0.5cm圆形阴影,腹部扪诊时,该阴影能活动。

(2)CT检查 可出现“假性肝脏肿瘤”。

(3)胆道造影 胆道造影时不同角度可见虫体阴影不同,侧面观为细长卷曲绳索状,其他角度可见狭长的圆形阴影或假性壁层消失缺损。

诊断

有喝生水或生食植物的习惯史,较长期不规则发热、腹痛、进行性肝大、黄疸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可能。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沉淀检查找到虫卵为确诊的依据。皮内试验、ELISA等免疫学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治疗

1.硫氯酚

是治疗本病常用药物,10~15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后再给第二个疗程。一般用药第3天即见疗效,3~6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

2.吡喹酮

本品的优点是患者耐受性好,疗程短。

3.其他

本病除病原体治疗外还应辅以其他手段,如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手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等。

预防

加强家畜管理,划区放牧,避免污染水源,饮用水(包括牲畜)与一般用水分开,饮用水宜定期消毒,加强卫生宣教,不喝或不吃可能遭受污染的生水和水生植物,以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