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回肠憩室

空肠憩室比回肠多见,常在Treitz韧带附近,可单发,但常为多发。如为多发,在下部肠道其数目逐渐减少,体积也较小,有时仅为很小的突出,但在回肠末段又不少见。约30%合并有十二指肠或结肠憩室,先天性憩室还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大多数憩室位于肠系膜侧,在两叶肠系膜之间,或靠近肠系膜,也有在肠系膜对侧。

病因

空肠、回肠憩室常为获得性,与腹内压增加有关。通常伴有小肠运动的改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内脏病和神经病变,可导致小肠平滑肌萎缩和纤维化,从而使肠壁囊性扩张,从薄弱的肌层疝入黏膜下层。内脏神经病变引起小肠动力失调,致肠腔内高压,在大血管进入肌层薄弱处疝入而产生憩室,有时造成麻痹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空肠、回肠憩室还可引起盲襻综合征,而有吸收障碍,出现慢性腹泻、脂肪性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

检查

1.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小肠造影有较高的确诊率。

2.核素显像诊断

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可采用99mTc红细胞显像诊断。

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技术优良的血管造影检查对大量出血病例很有价值。出血速度>0.5ml/min,渗到肠腔内对比剂清晰显示出血部位,甚至直接显示病变的性质。

4.纤维小肠镜检查

有作者推荐进行纤维小肠镜检查可对小肠内疾病进行直视观察,有较高的确诊率,该项技术的掌握专业性较强,有待更一步推广使用。

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凡为60~80岁体弱老者,长时间存在消化功能紊乱表现,经常有胃肠胀气、胃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或合并腹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上消化道气钡造影示小肠系膜侧有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袋状阴影,或较大的憩室腔内显示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等特征影像,可明确诊断。对消化道出血疑为本病者,核素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

憩室很小或无症状,不需治疗。如合并有脂肪泻或贫血,可先用维生素B12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药物无效或有憩室炎穿孔、出血、梗阻等合并症时,均需手术治疗,切除憩室。如仅将憩室内翻,日后可发生肠套叠,现已很少采用。单发的小憩室可仅行憩室切除术,但手术时常需将憩室连同局部小肠一并切除。术中所见的憩室常比X线造影发现的多,如为多发憩室散在于小肠各部不可能广泛切除时,则只能将含有大憩室的肠段切除,小的憩室不予处理。小肠切除50%,而回肠末段和回盲瓣均保留,不致发生营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