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绒毛腺瘤

结直肠绒毛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是一种癌变率极大的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发生率较低,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乳头状腺瘤是分化好的乳头状癌,有些学者认为真性乳头状腺瘤极少发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是便频、排出大量黏液,易被误诊为肠炎或痢疾。并有排便不尽和里急后重感,出血常在后期。长期便血、腹泻,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低钾性心律失常、无力、消瘦、易疲劳等。

检查

1.肛门指诊

中低位的直肠绒毛状的腺瘤可经肛门指诊触及,但早期和腺瘤较小时,因质地软,易漏诊。

指诊时发现瘤体无蒂、质地不均匀、有异常硬结,基底部浸润,瘤体较大,瘤体活动与肠壁牵连等情况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对于使用纤维结肠镜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的患者,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3.内镜检查

镜下显示乳头状或绒毛状结构明显,一般无蒂。高位腺瘤应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瘤表面和基底部取活组织检查,但活检阳性率一般较低。

4.病理学检查

呈绒毛状或颗粒状隆起,绝大多数为基底宽、无蒂型,质地软;小部分可有蒂,活动度大。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以血管和结缔组织为中心,外周分支的乳头状成分,表面为单层柱状或假复层上皮和杯状细胞,腺体成分较少。

诊断

可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肛门指诊、钡灌肠造影、内镜镜检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

1.经肛门或经骶尾部局部切除术 适用于距离肛缘小于8厘米,进行连同腺瘤在内的、包括周围0.5~1厘米正常黏膜的整块切除。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是微创的手术方式。

2.经内镜下切除 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无蒂腺瘤,不受病变部位及术野限制,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低。

3.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 适用于距离肛缘大于8厘米,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

4.肠段切除 多发性腺瘤宜选择病变肠管的肠段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