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毛滴虫病

人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与结肠,可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故又称为肠滴虫病。本病全年散发,以夏秋季为多。起病可缓可急,病程由数小时以至20余年不等。腹泻为主要症状,稀糊便,可有黏液,但脓血便少见。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

病因

人毛滴虫与阴道毛滴虫形态相似,但波动膜和基染色杆较长,直至虫体后端,后鞭毛在波动膜左侧并行,在虫体后端伸出体外。伪足形成较少见,在不适宜环境中可形成假包囊。虫体通过吞饮、吞噬等获取营养。人因食入被滋养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可由苍蝇等传播。

临床表现

本病全年散发,以夏秋季为多。起病可缓可急,病程由数小时以至20余年不等。腹泻为主要症状,稀糊便,可有黏液,但脓血便少见。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约1/5患者有中至低度发热,高热罕见。少数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人毛滴虫寄生在胆道时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检查

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本病可通过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或培养阳性。

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粪便和胆汁中查找虫体是明确诊断的依据。

治疗

病原治疗药物首选甲硝唑,儿童分3次或4次口服,5~7天为一个疗程,即期疗效达100%,近期疗效也达95%。此外,还可用替硝唑,或用奥硝唑顿服。新药塞克硝唑,1次顿服亦有良好疗效。

并发症

可并发胆道滴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