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mixedconstipation,MC)(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STC+OOC)为同时具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临床特点的一种便秘类型。多属于顽固性便秘,兼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表现。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约有1/5的便秘患者为混合型便秘患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及老年人。
病因
导致大肠形态和运动机能异常而引起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两大类。原发性因素包括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排便动力不足、忽视便意;继发性因素包括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疾病、大肠运动异常、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中毒及药物性影响、长期滥用泻药。
混合型便秘的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出口梗阻,两者亦能互为因果。虽然本病的许多患者很难准确判定病因,但通过病史可以了解到是出口梗阻问题发病在先还是结肠的传输缓慢发病在先。
临床表现
1.大便量少、质硬,排出困难。
2.可能有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下坠感、便不尽感或需手法帮助排便。
3.7天内排大便次数少于2~3次。
检查
1.专科检查
(1)视诊 视诊可无阳性体征,也可伴发外痔等肛门疾病症状。
(2)直肠指诊 合并直肠前突的患者在进行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前壁有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便时更加明显,指尖感觉肠壁张力减退,指诊结束时肠壁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取蹲位或侧卧位,做排便动作,可触及直肠腔内黏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有壅阻感,内脱垂部分与肠壁之间有环形沟。合并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在静息期肛管扩张力减退,嘱患者做随意收缩时,肛管收缩力明显减弱。合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肛管张力较高,需用力方能通过肛管。肛管较长,耻骨直肠肌肥厚、呈痉挛状。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不松弛反而收缩,常称为“反常收缩”。
(3)乙状结肠镜或肛门直肠镜检查 如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稍加腹压即可见直肠黏膜下堆积,似瓶塞样突入镜筒开口。在直肠肛管交界处出现环形或子宫颈状黏膜内折。直肠镜可见直肠黏膜过多,做用力排便动作时可见嵌入镜腔或出现于齿线下方,患者可见黏膜水肿、质脆、充血、或有溃疡、息肉等病变。
2.结肠传输试验
判断结肠功能的一项检查。
3.排粪造影
混合型便秘患者排粪造影检查显示阳性。
4.球囊逼出试验
用于判断是否属于出口梗阻便秘的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
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通过肛管直肠测压可以了解排便时肛管直肠压力的改变。
6.盆底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来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活动和形态等变化。
诊断
诊断标准:采取罗马Ⅲ(2006年)标准,混合型便秘(MC)应包括: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性便秘(OOC),具体如下:
1.STC诊断标准
(1)符合罗马Ⅲ标准;
(2)同时需除外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3)排除C-IBS;d临床特点为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无便意、排便困难或粪质坚硬(Bristol 1~2型);
(4) GITT检查支持。
2.OOC诊断标准
经排粪造影检查确定合并患有出口梗阻性疾患,包括:
(1)直肠前突、后突;
(2)直肠黏膜松弛;
(3)肛门内括约肌失迟缓等。
治疗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恢复排便规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便秘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患者,自愿要求手术治疗,无精神异常的,方可考虑手术疗法,且须严格遵守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1.保守治疗
混合型便秘的保守治疗方法同便秘。
2.手术治疗
混合型便秘治疗原则: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再考虑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不局限于单一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治疗。
预防
1.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对混合型便秘影响较大。精神压抑、心绪不畅、过度紧张等都可能导致混合型便秘的发生。故本病的预防首先要调整情绪尽量使自己精神放松,避免过分紧张和劳累,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
2.饮食均衡
平时常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粗粮,适当多吃如红薯、玉米、香蕉等帮助排便的食物,尽量避免膏粱厚味。
3.保持大便畅通
戒烟限酒,经常运动,加强锻炼,使气血畅通,胃肠功能良好,有助于保持大便畅通。
4.适时使用药物治疗
宜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要经常使用泻药。
5.及时就医
如果在做了各种努力后还不见效,应该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检查肛肠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并及时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