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

病因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临床表现

1.普通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左右。但少数患儿短期内仍有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持续数周,个别可长达数月。

2.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3~6天,偶可长达10天以上。

检查

直接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测粪中的病毒颗粒,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这要求取新鲜的急性期粪便。一般粪中排病毒时间为9~12天,前4天最多。也可检测粪中的病毒抗原,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此法灵敏性强,可以同时检测大量标本。检测轮状病毒的试剂盒已广泛应用。也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IgG抗体在恢复期(发病后2~4周)明显升高,其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时可以确诊。特异性IgM抗体在急性期即已上升,故可借以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特异性IgA抗体在局部肠道中分泌增加,因此可以检测粪液。由于多数与胃肠炎有关的病毒都不能用通常的细胞培养法培养,制备大量较纯的抗原有困难,因此检测抗体的方法主要用免疫电镜法。检测抗轮状病毒抗体的方法较多,例如补体结合法、对流免疫电泳法、放射免疫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粘连红细胞吸附凝集法等。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也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的核酸。

诊断

单凭症状不能区分是何种病毒引起的感染。流行学特点可帮助拟诊,实验室检测有助于确诊。

治疗

本病无特异治疗,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