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吞气症
儿童吞气症是一种以频繁吞气、慢性腹胀、嗳气以及肛门排气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对少见的功能性或行为性的疾病表现。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病因
儿童吞气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或行为性的疾病表现,常作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出现。
1.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1)功能性便秘 由于长期便秘易引起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患儿容易出现过度吞气行为,再加上这类患儿肠蠕动较慢,排便排气被抑制,故易出现腹胀突然加重等不适。
(2)功能性腹痛 这类患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不良生活事件和社会心理应激可使该类患儿更易产生疼痛感觉,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加重病情。疼痛时易出现过度吞气行为,引起胃肠胀气,加重腹痛等不适。
(3)胃食管反流病 为了清除食管中的反流物,这类患儿经常要做吞咽动作,同时反流物的刺激也导致患儿吞咽次数增加。频繁吞咽导致大量气体被吞入食管和胃肠内,患儿出现腹胀、腹痛、餐后饱胀及肛门排气等不适症状。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存在腹胀、肠鸣音亢进、肛门排气增多以及频繁嗳气等症状。这些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频繁吞气很有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胀加重的关键因素。
2. 神经精神相关疾病
如精神发育迟滞、雷氏综合征等患儿常合并有吞气症表现。一些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也会增加吞咽频率,导致肠道气体增多。
3. 其他病因
如睡眠呼吸障碍等,这类患儿常采用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气体被正压推入胃肠道引发吞气症相关的一系列表现,造成患儿腹胀、嗳气等不适,甚至影响了呼吸机的应用。
临床表现
1.频繁吞气
吞咽空气这种行为普遍存在,通常人们是不自觉的。它常在人们进食、饮水和吞咽唾沫时发生。婴幼儿阶段,吞气常见于儿童哭闹、吸吮奶嘴或喂养不当等时候;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吞气常见于用吸管喝液体或咀嚼口香糖等时候。然而在其他时候,吞气症患儿仍然有反复吞气的表现。
2.腹胀
吞气症患儿由于吞入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反复出现。患儿腹胀具有这样的特点:晨起醒来时腹围最小,腹胀最轻,白天腹围逐渐增加,腹胀逐渐加重,到晚上入睡时最严重,夜间腹胀逐渐减轻,呈现“早轻夜重”的特点。
3.反复嗳气
由于存在过度吞气行为,吞气症患儿的胃始终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反复嗳气。
4.肛门排气增多
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大约有20次短暂的胃肠胀气,每小时的排气量一般不超过100ml。吞气症患儿由于吞入气体过多,肛门排气较正常儿童更为频繁。由于睡眠期间排气增多,以及胃肠道吸收了部分气体的原因,夜间患儿腹胀逐渐减轻,晨起醒来时腹胀最轻甚至消失。
检查
1.体格检查
腹部明显隆起,触及腹部柔软,无压痛,无包块,叩诊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或亢进。
2.影像学检查
显示胃肠道充满大量气体,无液平面。
3.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大便培养、肠道病毒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
目前吞气症公认的诊断标准为罗马Ⅲ标准,内容包括:①频繁吞气;②由于胃肠胀气而导致的腹胀;③反复嗳气或肛门排气增多,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有两项表现并且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即可诊断。
然而由于家长没有意识到患儿有吞气行为,无法提供准确详尽的病史信息,给吞气症的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尽早识别并确诊该病,对于减轻家长或儿童的焦虑,控制病情发展以及防止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治疗
1.家长引导
对于儿童吞气症的治疗,首先要使父母了解什么是吞气症,意识到儿童吞气行为的存在,平时注意观察并及时提醒劝阻这一行为。对于婴儿吞气行为,家长可适当用温热毛巾轻揉腹部,哺乳时婴儿应避免哭闹,哺乳后应将婴儿竖直抱起,轻拍背部等以使吞入的空气尽快排出。
2.饮食调节
一些特殊情况,如乳糖不耐症或者高纤维、难消化的膳食等会导致肠道产气增多,从而加重腹胀。此外,平时应尽量不要喝碳酸饮料或咀嚼口香糖,也不要用吸管或吸管杯喝水。
3.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治疗常被用于改善吞气症病情。
4.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吞气症的最佳治疗方法尚不明确,西甲硅油、活性炭、氢氧化铝、奥美拉唑、胃复安等常用于缓解相关症状。此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等有助于刺激肠道排气增加,氯硝西泮可以有效地缓解伴随心理压力的吞气症患儿症状。
5.其他治疗
对于急性、严重的吞气症患者,当出现呼吸困难时需立即进行鼻胃管减压,或在腹胀加剧时及时行经皮内镜下胃导管造口术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