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狭窄

胆管狭窄是由于胆管损伤和复发性胆管炎所致或是先天性而导致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胆管狭窄可由医源性损伤、腹部外伤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症等问题刺激,导致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内腔逐渐缩窄。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间歇性黄疸等。早期可行抗生素治疗,但手术治疗是本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病因

1.胆管本身的病变

(1)先天性异常

(2)炎症性 常见于胆管结石引起的肝胆管管壁溃疡后,以肝门部及肝内胆管为主。

(3)损伤性 大多为医源性损伤。

(4)肿瘤 绝大多数为胆管癌。

(5)肝移植后 除胆管吻合技术外,主要因胆管血供不足,与移植时冷缺血时间过长有关。

2.胆管外的病变

(1)胰腺病变 胆管远段紧贴于胰头后,故除胰腺癌可浸润胆管外,慢性胰腺炎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时亦可累及胆管远段,引起胆汁引流不畅。

(2)肝十二指肠淋巴结肿大 胃癌、胰头癌等可转移至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从而压迫肝外胆管。

(3)胆囊癌 侵袭至肝门区及肝十二指肠韧带。

临床表现

损伤性胆管狭窄有胆道手术史,患者于胆囊切除后数月或1~2年后偶发胆管炎,有腹痛、寒战、高热、间歇性黄疸,以后间歇期逐渐缩短,症状越来越严重。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黄疸,或已发生胆汁性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

检查

1.B超

术前影像检查首选超声检查,特别适用于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对肝内外胆管扩张或胆道结石较为敏感。

2.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ERCP被认为是胆胰管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程度及结石等,并可同时行胆管置管引流,具有辅助治疗价值。

3.CT检查

CT扫描可清楚显示胆道扩张、积气,对胆管扩张、胆管炎等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4.静脉胆道造影

可大致显示胆管的粗略情况。影像的常见特征是狭窄段上方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结石的影像为造影剂分布不匀,显影迟缓、浅淡,狭窄;扩张交替,有时造影剂分布呈斑块状。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如腹痛、寒战、高热、间歇性黄疸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予以高糖高蛋白饮食,改善营养状况;补充能量合剂和维生素K、B、C维护肝脏及全身免疫系统等。

2.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原则是切除狭窄的瘢痕病变,修复和重建胆道。具体手术方式依赖胆道梗阻的时间、狭窄类型、程度、病理状态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决定。黏膜对黏膜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已成为损伤性胆管狭窄治疗的“金标准”,对多数狭窄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