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变亦不同,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即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急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糜烂出血性、腐蚀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各型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

病因

1.急性胃炎病因

可分为外因性和内因性两大类。凡经口进入胃内的如细菌、药物、毒素、腐蚀剂等,均属于外因。凡致病因子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播散至胃壁者,称为内因。

(1)理化因素 浓茶、浓咖啡、辛辣食物、烈酒、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均可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某些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不但可以刺激胃黏膜造成损伤,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而加重炎症。若吞服了某些强腐蚀剂如硝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可导致急性腐蚀性胃炎。

(2)生物因素 主要是各种致病菌及毒素,如沙门菌、大肠杆菌、嗜盐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杆菌毒素等。进食受到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化脓菌如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或淋巴播散至胃壁,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胃炎。

(3)其他 如全身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情绪剧烈波动等应激状态。胃内异物、胃结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导致本病。

2.慢性胃炎病因

(1)生物因素 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免疫因素 部分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

(3)物理因素 如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引起慢性胃炎。

(4)化学因素 吸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同时使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5)其他 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

临床表现

1.急性胃炎

起病较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的为急性单纯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沙门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所致者,多伴有腹泻、发热,甚至脱水、休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有呕血和黑便。急性化脓性胃炎则以全身败血症和急性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腐蚀性胃炎症状最为明显,表现为吞服腐蚀剂后口腔、咽喉、胸骨后、上腹部的剧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呕血。唇、口腔、咽喉黏膜可产生颜色不同的灼痂,有助于各种腐蚀剂的鉴别。

2.慢性胃炎

不同类型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但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轻重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常不一致。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1)上腹痛或不适 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或不适感。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上腹胀和早饱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尤其是餐后有明显的饱胀感。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早饱是指有明显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就有饱感,进食量明显减少。

(3)嗳气、反酸、恶心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增多所致。

(4)其他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消瘦、舌炎、腹泻;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伴有贫血。

检查

1.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黏膜的情况,还可以在直视下取多部位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急性腐蚀性胃炎在急性期内禁忌做胃镜检查。

2.病理检查

主要用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

(2)胃蛋白酶原测定

(3)血清胃泌素测定

(4)免疫学检查

(5)幽门螺杆菌检查

诊断

急性胃炎依据病史、症状,诊断不难,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早期、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确诊需靠急诊胃镜检查。急性腐蚀性胃炎主要依据其吞服腐蚀剂的病史做出诊断。

慢性胃炎的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镜检查可与胃癌、胃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急性胃炎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去除病因,清淡流质饮食或适当禁食。呕吐、腹泻明显者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

(2)对症治疗 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细菌感染者应给与抗生素。

(3)特殊处理 急性化脓性胃炎应及早给予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病变局部形成脓肿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吞服强酸、强碱所致的腐蚀性胃炎可服牛奶、蛋清或其他液态黏膜保护剂,剧痛时可给予吗啡等镇痛药。

2.慢性胃炎

(1)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 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等。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 上腹饱胀用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

3)抗生素 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联合应用。

4)降低胃酸药物 如碱性制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拉索拉唑等。

5)止痛药 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或654-2,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

6)其他对症治疗药 可用助消化药,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二甲硅油片等。防止胆汁反流可服铝碳酸镁、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